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民眾出門做足防護準備:口罩、洗手乳、乾洗手、濕紙巾、酒精噴霧等,小心翼翼防護不外乎是擔心沾染病毒,把病毒帶回家。試想,每次出門都可能會碰觸到門把、按鍵、扶手或是多人觸摸過的地方,因為接觸而感染的風險相當大,究竟我們怎樣做降低感染風險?這邊有幾項建議:
戴口罩,為了要防止飛沫傳染
疫情期間,無論身處何地或搭乘何種公共交通工具,在商場、餐廳等人多的地方,都應該佩戴口罩。根據研究顯示,病毒可經飛沫傳播,生病的人需要口罩,目的是為了防止傳染給別人,而健康的人一樣要戴,是為了防止吸入別人的飛沫。飛沫傳播距離約1至1.8米,一般的外科口罩則擁有阻隔、過濾和吸濕功能,可以有效阻擋飛沫接觸口鼻,但是在脫口罩時請勿觸碰面層(通常是指有顏色的外層),脫下口罩後要立即用肥皂洗手約30秒,避免病毒沾到手上,再摸眼口鼻造成感染。面對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疫苗尚未研發,而多數人都沒有抗體,戴上口罩是做好防護措施的第一步。
出外用餐時,注意雙手清潔
如果用餐前可以用洗手乳液的泡沫徹底清洗當然最理想,但是如果沒有辦法,用餐前將雙手用酒精噴一下或是利用乾洗手是必要的。需要提醒的是,利用酒精清潔雙手的前提,是在沒有水源可以協助清潔的狀況才執行的,對於皮膚較敏感的人,頻繁噴擦酒精可能會造成皮膚不適,這時候需要適時塗抹護手霜或乳液。
讓你我都安全的社交距離
防疫期間,盡量避免出席人多的展會等近距離接觸之社交活動,若必須出席則強制全程佩戴口罩。民眾於進入室內活動地點前,需要配合要以酒精消毒雙手,並依規定進行體溫監測,發燒者禁止進入。另外,遵守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距離。
利用鑰匙按電梯按鈕
像電梯的密閉空間,人流相對多,如果遇到有人咳嗽、打噴嚏,很容易會造成飛沫傳染,若是有病患隨手觸摸電梯按鈕,就有病毒殘留在按鈕的風險。倘若下一位乘坐電梯者按下按鈕後又碰觸口鼻,則會增加傳染風險。因此,建議可以用其他物品如鑰匙、門禁卡間接觸碰電梯按鈕,如果碰到在密閉空間打噴嚏時,需要用衛生紙手帕或袖子遮住口鼻,或是直接用手肘摀住,並且不要隨意碰觸電梯內扶手、按鍵等地方。
回到家,將室外鞋放在通風處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透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或者接觸傳播,比起手部沾染,鞋子即使沾染到病毒,數量相對較少。在日常生活中的清潔消毒工作,雖然無須對鞋底特地進行消毒,但還是建議將室外鞋和室內鞋分開,並將室外鞋放置鞋在通風處為佳。
回到家,需要洗手和清潔門把
門把及電燈開關是回家後會最先接觸到的地方,建議在門口附近擺放酒精消毒液,將門把、電燈開關用酒精消毒過後,也把雙手用肥皂清洗乾淨。值得一提的是,住家門把可用稀釋的漂白水(市售5%以上漂白水稀釋100倍)或是75%酒精進行消毒,濃度75%的酒精可以兼具蛋白質凝固作用和穿透效果,達到徹底殺菌功能。平常在家自行稀釋時,只要濃度介於70~78%的酒精都可以達到殺菌99%的效果,而且至少1天消毒1次以上。
脫下的口罩需反摺密封拋棄或掛在通風處
脫口罩前後都需要先清潔手部,並注意不要用手接觸口罩外側。在口罩脫下後,需反摺裝入密封袋中或是有蓋的垃圾桶棄置,若是需重複使用,則可掛在通風處。倘若是生病的人,抑或當天出入醫院者,建議立刻將口罩丟棄。
手機上的病毒,恐成防疫漏洞
亞利桑那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查爾斯•格巴(Charles Gerba)表示:「現代人使用手機,等於是在環境中不斷用手撿拾細菌,放在手機上,接著再讓手機靠近鼻子、嘴巴和眼睛。」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也估計,有八成感染是透過手部傳播,而手機則成為這些感染的延伸。在防疫非常時期,除了洗手、戴口罩之外,更別忘了經常做好手機清潔。
面對疫情,我們一樣警戒、一樣擔心,但是這都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因為了解病毒情況,而做出相對的防範作法,才是我們現在需要採取的行動,希望以上幾點建議,可以提醒各位注意在生活中的小細節,避免與病毒接觸。匡騰身為環境安全衛生軟體提供商,在疫情期間,與民眾一起站在防疫最前線。
文章參考:
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mp-1.html
Jamie Landers, (Mar 25, 2020) 8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novel coronavirus, wipes and ‘Dr. Germ’ Cronkite News, Retrieved April 20th, 2020 from https://www.eacourier.com/news/coronavirus/8-things-to-know-about-the-novel-coronavirus-wipes-and-dr-ger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