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首頁>Taiwan Quantum

About Taiwan Quantum

該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詳細資訊
So far Taiwan Quantum has created 163 blog entries.

準備好迎接數位時代了嗎?

By |2022-08-11T15:25:21+08:0011 / 28 / 2018|職業安全衛生|

環安衛專家需要研究一個將最新技術與安全功能整合起來的策略。 你花了多久思考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實踐真的有出現在你的待辦事項裡嗎?你運用預測分析的策略為何以及和區塊鏈、機器人學、無人機或者物聯網相關的內容呢?你可能認為研究這些顛覆性技術是其他人的工作——這些難道不是那些IT技術奇才受雇進行的工作嗎?——然而,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安全功能的變革已經近在咫尺。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環安衛領域正在經歷數位化變革,但如果準備的越充分,你的員工就越安全。 至少世界頂級諮詢企業埃森哲(Accenture)是這麼認為的。 這朝向安全標準科技化的運作,其背後推動力是因為環安績效增長的趨緩,正如同埃森哲的環安衛專家Pete Sullivan所說:「由於期望的改變,安全績效已經進入平穩狀態。」最近在休斯頓舉辦的美國安全及勞保用品展覽會上演講中他進一步解釋道:「雖然安全價值無可爭議,過去在安全創新浪潮中取得大部分的成果如今已經失去了動力,想要再有所改善已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Sullivan進一步指出,由聯邦政府收集的統計顯示,資產密集型企業(如:石油及天然氣、化學品、運輸、礦業及金屬)的情況,可記錄的總工傷事故頻率(total recordable incident rates, TRIR)維持不變或在過去五年內變得更糟,這代表在「使工作場所變得更安全」的方面出現停滯現象。問題是,相較於其他部門主動尋求內部資助,安全部門的專案處於次要地位。 但正如Sullivan所言,這一情況可以由通曉環境安全衛生的專家來改善,專家們能夠向高層管理人員清晰地解釋新興科技的價值——不僅僅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員工,還可以守住企業的底線。根據埃森哲做的有關CEO計畫投資哪類技術之研究表明,高層管理人員已經瞭解電子技術可以全面促進安全情況。 在最近的一份埃森哲研究調查中提議,舉例而言,企業可以看到透過這些技術,TRIR指標改善了20%或更多。預測分析的能力能讓企業預測員工高潛在風險或既有的疲勞風險程度,而感測器的技術僅僅可以預測系統失誤。想像一下,擁有這些技術就可以追蹤設施的人力和資產,就正如Sullivan所解釋,你能夠即時看到緊急集合與安全問題,使用影片分析的動態障礙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操作中風險的自動化視角,甚至可以達到設備層面。 「因為知道這些技術如何影響安全功能,企業界已紛紛對其進行資本投資。」埃森哲的總經理Adam Cooper這樣說到。然而,他還補充說到對於提升績效,他們對安全功能寄予了更大的厚望。Cooper說道:「大部分的CEO現在已經不再詢問『什麼是數位化?』,轉而詢問:『如何在企業中將數位化發揮到最大效能?』。」Cooper在與一位身為環安衛專家的觀眾交談時強調「安全功能需要得到重視,而且需要知道在這場數位化變革中,你起到了什麼作用。」 提到技術負債的概念時他又指出:「如果你不及早投資新技術,就最終花費在汰換過時的技術上來說,你的技術負債其實是越來越重。」而關於安全功能,這些耗費不僅僅在於金錢,更在於生活。 Cooper表示,重要的是擁有塑造和執行數位化戰略的合適人才。隨著數據越來越具有預測性,其提高安全性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此時,雇用數據科學家參與安全功能的工作將成為環安衛專業人員的關鍵策略,供應商和客戶的數據集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說,關鍵是能夠辨識出哪些是需要改進的最大風險領域,以及如何以技術實踐這一目標? 並非每種技術都適用於每家公司,且所需的投資可能有著重大影響。重要的是要準確了解您的員工將如何使用該技術,並教育自己對操作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以及哪些錢只是花費在沒有人使用的新工具上。事實上,透過確保將最優秀的人員安排在能夠以最安全的方式完成工作的情況下,您的數位化策略基本上已反映您的環安衛策略。 資料來源:Dave Blanchard  (Nov 14, 2018) Are You Ready to Go Digital?EHS Today, Retrieved November 19th, 2018 from https://www.ehstoday.com/safety-leadership/are-you-ready-go-digital  延伸閱讀: 環安衛APP有助於企業提升管理 如何選擇環安衛軟體?

歐盟針對33種CMR物質增加使用限制

By |2022-11-21T13:22:55+08:0011 / 09 / 2018|化學品|

2018 年 10 月 10 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法規命令 2018/1513,修訂歐盟法規 1907/2006 號 – 化學品登記、評估、授權和限制(REACH)法規之附錄十七,擬增加對衣服、鞋類及其它紡織品中使用的有害物質(致癌,致突變或生殖毒性(CMR)類別 1A 或 1B)的新限制。 這次修訂主要新增 33 種物質歸類為致癌性、生殖細胞致突變性或生殖毒性(CMR 物質),新規定限制了在衣服和紡織品中使用 CMR 物質的最大濃度限值。無論其生產來源如何,如果產品超過這些限制,將禁止產品進入歐盟市場,該項規範將在法規公佈後 24 個月適用。新修正案及條列出 33 種物質的附件內容,詳見連結。 歐盟法規 1907/2006 號修正摘要 根據 2006 年 12 月 18 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 1907/2006 號法規,關於化學品登記、評估、授權和限制(REACH)的規定,特別是第 68(2)條,以下說明: 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歐盟 1272/2008 號法規附錄 I 規定危害化學物質分類的標準,1A 或 1B 類,包括危險類別的致癌性、生殖細胞致突變性和生殖毒性。分類為這三種危險類別中任何一種的物質在本法規中統稱為「CMR 物質」。 歐盟 1907/2006 號法規附錄 XVII 規定對製造、消費市場上和使用某些危險物質,混合物和物品的限制。委員會制定了一套識別含有 CMR 物質物品的標準,並可供消費者使用。對於這些標準,引用第 68(2)條所述以簡化程序新增附錄 XVll 限制是適當的。根據委員會制定的標準、衣服,其他紡織品和鞋類被視為優先案例。 某些 CMR 物質存在於衣服、配件、其他紡織品及鞋類中,或者作為生產過程中的雜質,或者因為它們是故意添加的,以賦予它們特定的性質。 來自主管機關和相關單位的報告指出,消費者可能透過皮膚或吸入的方式接觸存在於衣服、配件、其他紡織品及鞋類中的 [...]

美國職安署下修二氧化矽容許暴露濃度

By |2022-08-11T15:31:18+08:0010 / 29 / 2018|化學品|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發佈了一份說明文件,旨在説明雇主們應符合有關一般企業及海事產業的員工暴露於可呼吸性的結晶二氧化矽標準。這份說明文件重點指明了雇主必須採取的勞工健康保護措施,包括評估工作場所暴露濃度,建立書面的暴露控制計畫並為員工提供相關培訓。 這份規定下修了所有行業可呼吸二氧化矽結晶的容許暴露標準,數值為平均每8小時內,每立方米空氣中二氧化矽結晶含量不超過50微克。(補充說明:台灣目前針對結晶型二氧化矽粉塵的容許濃度,請參考勞工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之附表二。) 二氧化矽結晶是一種常見於地殼的礦物質,沙、石、凝結物及灰漿中都含有二氧化矽結晶,它還被用於製造玻璃、陶器、陶瓷、磚塊及人工石。可呼吸性的二氧化矽結晶顆粒是非常小的,至少比在沙灘或操場上能找到的普通沙子小100倍,它在切割、鋸開、磨碎、鑽孔及壓碎石頭、岩石、混凝物、磚塊、塊狀物及灰漿時產生。諸如像沙子噴磨處理、切磚塊或混凝物、砂紙打磨或鑽孔混凝牆面、磨砂漿、製造磚塊、混凝土砌塊、石造檯面或陶瓷製品、切割或壓碎石頭等活動都會造成員工暴露於可呼吸性二氧化矽結晶粉塵之中。用於特定途徑的工業沙,如鑄造工作、水力壓裂,也會造成二氧化矽結晶的暴露。 在美國估計有230萬員工暴露於矽塵之中,其中建築業包含了200萬人。若大量暴露於這些微小的二氧化矽結晶顆粒,也就是矽塵,工人會面臨罹患矽相關疾病的健康風險,包括: 矽肺病:一種無法治癒的肺部慢性疾病,嚴重者會導致殘疾和死亡 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病 腎臟病 為了保護暴露於可呼吸性二氧化矽結晶粉塵環境中的工人,OSHA發佈二氧化矽結晶暴露標準的最終規定主要分成兩個標準—— 其一適用於營造業,另一個適用於一般企業及海事產業。針對營造業的二氧化矽標準於2018年10月23日正式生效,一般企業及海事產業則已於6月23日開始生效。至於以下作業條件,則另有規定: 對於一年內有30天以上的作業時間裡,平均每8小時內暴露於每立方米25微克及以上的二氧化矽環境中的員工,2020年6月23日前必須提供醫療監控紀錄。 在石化業從事水力壓裂作業的,必須在2021年6月23日前設立矽塵控制措施,將暴露濃度管控至新容許濃度。 參考資料: Silica, Crystalline, Safety and Health Topic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Retrieved November 5, 2018, form https://www.osha.gov/dsg/topics/silicacrystalline/ New OSHA fact sheet addresses silica rule for general industry, maritime. February 26, 2018, Safety+Healthy, Retrieved November 1, 2018, form https://www.safetyandhealthmagazine.com/articles/16740-new-osha-fact-sheet-addresses-silica-rule-for-general-industry-maritime OSHA issues enforcement guidance on silica standard for general industry, [...]

你有危害通識計畫嗎?

By |2022-08-11T15:33:10+08:0010 / 19 / 2018|化學品|

OSHA表示,實施並維護一份危害通識計畫 (Hazard Communication Plan, HAZCOM) 是工作場所安全管理上至關重要的一環,而HAZCOM的要求正是2017年引用次數第二多的安全法規。您的企業是否有落實危害通識呢?要怎麼做才能符合法規要求呢?危害通識計畫為何如此重要?我們可以從下列幾點一一討論。 為什麼需要危害通識計畫? 實施危害通識計畫最直接的理由便是政府要求,罰鍰不是開玩笑的,這正是足以用來推動HAZCOM的有力依據。實質上,企業和員工也確實都能從危害通識計畫中有所獲益。 首先,要幫助員工瞭解「危害通識計畫」,這可以確保化學品都得以正確使用,促進工作場所的安全性。在化學品使用安全上的進步,可以減少企業的事故率(包含事故衍生相關的費用成本)。 其次,能讓你更容易辨識出需要做改善的區域。透過收集成冊的完整化學品清單,讓你更能發現有問題的化學品和作業流程。一旦找出並替換了非必需的危害化學品或昂貴的化學品,將會發現企業在安全方面的進步,可以節省相當的成本。 再者,可以確保所有的員工和承攬商都接受適當的危害通識訓練,除可降低管理層的責任風險,更重要的是,做好HAZCOM、做好通識訓練紀錄管理,在一項事故中,可以作為企業履行危害告知的責任。 危害通識計畫為促進安全、節省成本提供了許多機會。既然政府要求建立一套方案,何不將計畫做好並且真正地從中受益? 危害通識計畫要包含哪些內容? 根據OSHA標準 29 CFR 1910.1200(e),美國雇主被要求建立一套書面的危害通識計畫。計畫中必須包含以下內容: 說明如何達到GHS訓練要求的文件 廠內儲存的危害化學品清單及SDS安全資料表 滿足HAZCOM要求的危害標示計畫 通知員工非例行任務潛在危害的方法 降低常態作業風險的預防及保護措施 訂定如何取得更新SDS的計畫 承攬商及臨時員工的危害通識訓練並提供SDS資料 上述要求的相關業務負責人名單 根據要求,危害通識書面計畫要公開提供給所有員工(或員工代表)。所以,如果有人詢問並進一步索取您的HAZCOM方案,而您卻無法提供,便可能會收到罰單。因為這項要求對OSHA來說非常容易檢視,這是最常見的罰單類型之一。 關於台灣法規要求的危害通識計畫 根據勞動部「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第17條規定,雇主為防止勞工未確實知悉危害性化學品之危害資訊,致引起之職業災害,應依實際狀況訂定危害通識計畫,危害通識計畫應包含危害性化學品清單、安全資料表、標示、危害通識教育訓練等必要項目之擬訂、執行、紀錄及修正措施。下列必要措施說明: 危害通識計畫應適時檢討更新,並依計畫確實執行,其執行紀錄保存三年。 製作危害性化學品清單 (或具有相同功能之電子資料) 將危害性化學品之安全資料表置於工作場所易取得之處 (或具有相同功能之電子資料) 使勞工接受製造、處置或使用危害性化學品之教育訓練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其他使勞工確實知悉危害性化學品資訊之必要措施 (如標示、警語、宣導海報等) 匡騰將如何協助您? 實施並維護一套危害通識計畫的主要困難在於: 即時更新完整的化學品SDS清單 追蹤人員的危害通識訓練符合率 確保負責人了解在計畫中扮演的角色職責 確認所有角色都有履行責任 根據匡騰在EHS方面的經驗,我們對這些挑戰提供以下方案: 匡騰化學品資料管理提供所有化學品SDS的可搜索資料庫 培訓模組可以自動通知需要接受訓練的員工,亦可以追蹤其進度和出席率 匡騰的基礎平台可以自動發派並輕鬆管理環安衛任務 法規鑑別模組將協助確保員工有落實執行規定 如果希望進一步瞭解方案的更多細節,或者想聽聽我們對於任何危害通識問題的建議,請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美國匡騰官網 Do You Have a Hazard Communication Plan? 延伸閱讀: 為何擁有一套有效的化學品管理系統如此重要? 匡騰出席化學品管理經驗分享研討會

「安全」溝通

By |2022-08-11T15:34:34+08:0010 / 09 / 2018|安全|

企業領導者和安全專家往往使用全然不同的語言在溝通,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克服這樣的情況。 最近,一群安全專家來找我諮詢,希望能幫助他們向企業高層解釋安全專家這項職務如何為企業增值。我使用企業領導者可以理解的語言,從財務面、法律風險面、公共關係面的角度切入,說明做好安全管理可以帶來的好處。說明過程中我盡可能使用專業術語,而這些語言對安全專家們是陌生的。其實企業領導者跟安全專家的關注重點並非截然不同,安全優先性也是企業經營優先性的一部分,單純是因為兩者總是使用不同的語言在溝通、說服對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找到四種克服兩者溝通障礙的關鍵方法: 思考並回答「這會帶來什麼好處?」 公司高階管理階層和安全管理人員都會認為,如果他們制定管理目標並且達成目標,那麼管理就是成功的,他們一般不會真的去考慮另一方的需求。在背道而馳的目標面前是不可能存在「雙贏」的局面,雙方都會極力影響另一方,而這種努力是不會有成效的。企業的營運規劃可能會對安全管理造成負面影響,而安全管理不到位也可能會影響生產表現。雙方一般不會詢問他們會如何影響另一方,也不會解釋他們的行為會為另一方帶來什麼利益。 組織策略及安全策略的調和一致 兩者整體上的落差,從公司組織策略與安全管理策略各自獨立發展的那一刻,就開始產生分歧了。企業主管必須參與每日的安全管理,卻往往不了解安全管理策略的發展。安全管理策略的發展必須在公司的組織策略基礎上,定義明確的優先性,主管才能做出策略性的決策。有成效的策略管理可以免去主管在特定情況下應該做什麼的疑慮,可以藉由情境決策建立企業價值,並且還能分辨管理議題之優先性,排除看似緊急但實則並不重要的事項,避免重要議題得不到充分關注的情況。 一項能引導企業決策的組織策略必須要涵蓋不同管理面向,包括安全、品質、環境及法規議題等。遺憾的是,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如此整體性的組織策略。 尋找共同語言 理想狀況下,安全專家應該先是一名企業主管,而後才是一名安全專家。如果他們是這樣培訓出來的話,那麼他們就能夠了解商業用語,使他們和企業領導者能夠順利地溝通。共同的語言可以促進交流與合作,了解企業管理的優先事項能夠幫助安全專家真正地做出貢獻,而不會被認為是相互牴觸。 當企業主管在使用生產語言而安全專家使用另一種語言時,員工便會感受到安全與生產之間的分歧,這樣的疑慮可能會同時破壞生產效率及安全表現,「安全生產」這項理念將因此喪失。企業主管往往只將安全視為一個成本中心,期待在不花費高昂成本的情況下達到安全管理目標。而安全專家則認為如果企業主管真的認為安全很重要,那麼就該花錢在他們認為重要的安全問題上。 安全專家在編列預算時很少考慮到投資報酬率,由於沒有使用商業語言,安全主管想表達的訊息及其投入的心力,在企業主管眼中,往往不會受到重視。唯有雙方用共同的語言溝通,可以確保生產與安全議題都受到關注。弭平兩者之間的分歧,才能讓員工工作起來更安全也更多產。 組織設計應能促進合作 許多公司組織在企業領導者和安全主管之間相隔太多管理階層,這些中間管理者經常會過濾掉雙方的資訊,阻礙彼此的有效溝通或者可能形成的正向合作關係。安全管理需要在企業管理中佔有一席之地,但許多安全管理活動都大大地偏離組織的策略領導,安全變成次要的工作,甚至在更糟的情況下,成為企業營運生產的絆腳石。 企業領導者若沒有直接且經常地接受安全評估,容易過度簡化安全工作,無法感同身受安全主管每天面臨的挑戰。在一些企業組織之中,高階安全主管全權掌控並指揮安全實務與管理方案。如果他們能在檯面上有一席之地,與其他功能部門的管理者合作,那麼安全管理就能做出策略性調整。然而在多數企業中,高階安全人員基本上是主題專家,作為地區性或現場安全人員的指導顧問,在這種情況下,策略面努力的連續性就會受到嚴重的妥協。 再者,如果資深安全主管不是一個專業的安全專家,而只是將安全視為多一項管理責任,安全就很難得到必須的關注來創造完美的結果。企業應謹慎思考如何將組織結構設計成能夠對其「安全管理」產生足夠的影響力。 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很難進行密切且有效的合作,當企業主管和安全主管既沒有相同的議程及優先考量,也使用不同語言溝通時,雙方的協調與合作就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安全不是除了工作以外還要做到的其他事情,而是執行工作的方式。如果規劃組織策略與安全管理策略的雙方無法緊密合作,如此雙頭馬車的策略就會不斷爭奪企業營運的優先權和有限資源,每當安全和生產互相對立競爭時,生產往往會是獲勝的一方。 同樣地,如果發布工作命令的主管與給予安全指示的主管互相競爭,那麼員工便會在兩個目標之間糾結受限。如果員工的生產業務績效可以影響薪資漲幅和升遷機會,員工就會認為生產主管比安全主管更有權力。企業應為你的員工做到成功兼具生產和安全所需的一切,確保生產和安全互相知道對方的需求,並制定彼此協調而不相互抵觸的生產策略及安全策略,雙方使用共同的語言溝通,才能促成組織管理成功的全貌,組織架構的設計也務必要能夠支持這樣的目標。 文章來源:Terry L. Mathis, Jul 09, 2018, Translating Safety, EHSToday Retrieved July 30, 2018 from http://www.ehstoday.com/safety-leadership/translating-safety 延伸閱讀: 環境健康安全,三點掌握! 落實職業安全的三大要素

如何因應各國GHS版本不一的挑戰?

By |2022-08-11T15:38:46+08:0009 / 12 / 2018|化學品|

化學品分類及標示全球調和制度,簡稱GHS全球調和制度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 ,是連接危害性化學品分類與溝通的全球框架。 GHS全球調和制度並非全球各國一致採用 當各國掌握了在國內製造或是國外輸入化學品的相同和正確的資訊,就能建立控制化學品暴露、保護人們健康及環境的基本管理架構。以全球貿易的角度而言,能夠有國際共通的準則是相當重要的,可確保使用、運輸、標示和處置的安全性,影響範圍十分廣泛。因此,聯合國通過國際授權協定的GHS制度,期盼能達成以下目的: 提供一種國際瞭解的危害通識制度,提高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 為尚未制定危害通識制度的國家提供一個公認的架構 減少測試和評估化學品的必要性 對國際上已有適當評估及確認危害之化學品,促進其國際貿易 因此,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國近年來皆陸續依循GHS制度的建議原則,制定頒布國內施行的法令規範,以期弭平化學品跨國貿易上的障礙。但是,仍有些國家目前尚未採用GHS制度,有些國家仍在研擬法規的階段,有些國家選擇非強制的自願性實施。 GHS不是法規  不是國際標準  而是聯合國協定 關於GHS制度的目標,相信在全球這些年來的持續宣導推廣,及國內法令標準的因應制訂及實施後,大家都已經有基本的了解。但,你真的熟悉GHS制度嗎? GHS不是一套國際標準,不是法令規範,不是行業常規,而是一個聯合國協定。對於有共識採用GHS制度的國家、組織團體、或其他受影響的機構,提供一個全球一致的化學品危害分類標準,以及化學品標示與危害通識要項。各國可遵循GHS的建議原則,在其國內制定化學品的法令規範、國家標準或相關管制規定,予以參照實施,才有法定的約束力,逐步達到全球調和的目標。 自2003年聯合國首次出版GHS紫皮書後,面臨化學品種類繁多、混合物複雜、數量持續攀升的諸多管理難題,以及創新分析技術、實驗數據驗證、健康影響研究、意外事故案例等更多相關資訊的出現與累積,聯合國持續以每兩年更新頒布新一版紫皮書的速度,來因應全球化學品知識的改變及管理挑戰。目前,聯合國頒布的GHS紫皮書最新一版為Rev.7第七版,於2017年正式公告。但在如此GHS制度的發展及推廣下,各國是可以自行決定要採用哪些GHS的危害分類及元件建構(Building Blocks),作為國內法規頒訂及實施的具體要求內容,以下列表說明各國家地區立法採用的GHS紫皮書版本不一。 由於各國當時訂定國內法規時參照的GHS版本不一 (參閱2019年各國實施GHS情況 ),整體分類原則都是相同的,但有些國家可能並未採用少數的GHS危害分類及級別,或是自行增訂危害分類及級別,所以各國針對化學品進行危害分類時的元件建構也略有不同()。正因如此,您可能見過有些化學品的安全資料表,為符合不同國家法規要求時,其危害分類及級別可能略有出入。 GHS課程 無論您是否有將化學品進行危害分類的困擾,還是不清楚各國家適用的危害分類,抑或是無法判別SDS安全資料表上是否符合該國法規要求,歡迎您聯繫匡騰。另外,匡騰為了服務更多客戶而開設GHS課程,將由匡騰首席科學家潘宗由博士親自主講,以輕鬆明瞭的方式為您解說,解答所有關於SDS規則疑惑!相關細節,請前往GHS課程。 參考資料:https://www.unece.org/trans/danger/publi/ghs/ghs_welcome_e.html 延伸閱讀:想了解GHS?找匡騰就對了!

化學品管理系統如何協助落實化學品法規?

By |2023-05-18T16:34:41+08:0009 / 07 / 2018|化學品|

化學品管理是一項耗時費力且注重細節的工作,如果企業擁有的化學品種類和數量眾多,廠房又有多處,這時候使用一套綜合性的化學品管理系統一定能更有效率管理化學品。本文以一系列化學品廠商最關注的議題,說明採用系統來管理有那些優點。

廢棄物電子聯單收費通知到期,接下來該怎麼做?

By |2022-08-11T15:40:52+08:0009 / 04 / 2018|環保|

在美國,有些人可能會在月初收到標題為「電子遞送聯單收費通知」的郵件,這表示環境保護局(EPA)的新電子遞送聯單系統終於即時運作了。從現在開始,所有的廢棄物處理/儲存/廢棄設施(Treatment/Storage/Disposal facilities, TSDs)每個月都要向EPA提供廢棄物遞送聯單。隨後EPA就會根據上個月每個設施單位提供的聯單數量(以及聯單的檔案類型),在月初對每個TSD產出費用帳單。 每張聯單從5美元至15美元不等,費用合計額隨TSDs數量增加。然而,電子遞送聯單系統不只會影響那些直接需要付款的人;這一規則還會影響廢棄物的生產者和運輸者。讓我們來看一看電子遞送聯單系統的預期影響。 TSDs將面臨電子遞送聯單收費系統的衝擊 電子遞送聯單系統最直接的影響便是TSD費用的增加,根據兩年前發佈相同的基本框架,EPA對處理每張聯單的收費設計了一個費用結構,費用結構如下: 郵寄的紙本聯單每張15美金 整張聯單的掃描圖片10美金 未簽署的電子聯單及已簽署聯單的掃描圖片6.5美金 電子簽署的電子聯單並將所有資料輸入EPA系統5美金 令人意外的是,現在的費用結構沒有向使用者收取「額外」服務的費用。這表示合併裝載、分批裝載和其他更複雜的聯單上報內容的耗費是一樣的,如此,企業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提交聯單前,透過合併裝載少量貨物來節約成本。 除了TSDs的其他人呢? TSDs不太可能承受電子聯單系統的全部費用。相反的是,人們通常會認為(至少有一部分)成本會被轉嫁到廢棄物的產生和運輸上。這可能意味著整個廢棄物管理過程的價格上漲。 廢棄物的產生和運輸也會因廢棄物承載的簽收方式受到影響。如前文所述,如果的所有單位都能簽署電子遞送聯單,那麼TSDs的費用及就會大幅降低,這意味著,廢棄物產生者和運輸商將被TSDs要求在電子遞送聯單系統中建立帳號。 下一階段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TSDs致力於減少電子遞送聯單的費用,有些人可能會透過轉嫁費用到產生和運輸單位上來達到目的,有些則可能會透過聯合運輸減少他們提交的聯單數,還有一些則會改變作業流程,盡可能將費用控制到最低。 匡騰可以助您一臂之力!我們開發成熟且經過驗證的廢棄物聯單軟體升級,加強了電子聯單的整合,讓TSDs能快速向EPA提交電子聯單記錄,並避免產生高額的費用。 文章來源:美國匡騰官網 The First e-Manifest Bills Are Due… What Now? 延伸閱讀:美國的企業該如何管理OSHA的檢查?

承攬商安全管理

By |2022-08-11T15:46:24+08:0008 / 14 / 2018|安全|

在過去的幾年中,臨時工和承攬商為美國帶來了大量工作機會,其數量超出了其他任何行業,因伴隨著基礎建設工程專案的展開,使得承包商的利益進一步擴大。然而,隨著這一行業的崛起,承攬商的職災比例也隨之增加,因為這些工作者往往沒有接受足夠的訓練來處理工作蘊含的相關風險,因此導致承攬商傷亡率比一般員工高出3倍。坎貝爾學院主任暨國家安全委員會EHSS主任John Dony指出:「工作者在剛到職的前三周最容易發生工傷事故。雇主和派遣公司雙方必須確保工作者在開工前受到良好的安全培訓。」 對於雇用承攬商的企業而言,要做到有效管理「環境、健康與安全」風險,便是雇用那些能夠理解並達到您企業環境、健康與安全目標的承攬商。承攬商管理的要點是辨識具有能力達到環安衛的最低標準要求的承攬商,並避免錄用不合格者。考量環安衛績效、債務、承保範圍、營運狀況、公司聲譽,以及其他承攬商表現的相關安全指標。 為了精準剖析承攬商安全管理的關鍵趨勢,EHS Today代表Sphera公司展開一項調查,受訪大部分來自於製造業與建築業的362位環安衛領域專業人員,調查要求受訪者分享承攬商安全計劃的目標,同時找出管理中所面臨的挑戰。 控制風險從理解風險開始 當受訪者被問及承攬商安全管理計劃的首要目標(如下圖1)時,最經常被提及(70%)的是「加強承攬商認知及控制風險的知識與能力」第二則是「分享事故案例中的最佳實務經驗」(59%)接下來是「強化事故報告」(48%)。如同調查結果一再強調,「當責」是雇用承攬商的企業最關切的議題。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只在自己部門內部進行承攬商的風險評估,而四分之一的調查報告顯示,專注於承攬商安全管理問題的環安衛團隊規模較往年成長,這代表著企業願意投入更多人力、資源來管理這日益棘手的問題。 受訪者強烈地認同,安全績效是衡量承攬商可靠性的重要指標(如下圖2)。如果一家承攬商無法進行良好的安全管理,那麼很有可能也無法做好其他事項的管理。 事實上,幾乎所有受訪者(89%)指出他們公司的承攬商管理架構至少用了從坎貝爾學院承攬商管理生命週期的一些活動,最普遍的是工作監控,另外還有承攬商的新人訓練與在職訓練,工作前作業分析及風險評估(如下圖3)。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積極管理承攬商資料庫,並將安全生命週期工作流程的更新狀況即時報告給管理階層。 大部分企業使用Excel或內部解決方案來追蹤管理整個供應鏈的風險與法規符合性。然而,高達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公司使用什麼技術工具,而這增加了這些企業其實並沒有完全遵守法規的可能性。 大部分受訪者(66%)每年雇用不到100名承攬商,因此不管是利用內部資源還是第三方資源,大部分企業(74%)都積極進行資格審查並管理他們的承攬商、供應商及銷售商。(如下圖4) 在資格審查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至少會部分參考承攬商提供的指標。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指標「非常」可靠。另外68%的參與者認為這些指標「比較」可靠。另一方面,10%的參與者認為這些指標既沒有「並非非常可靠」也沒有「完全不可靠」。這說明在一些承攬商的可信度上可能有相當差距。 大部分的人相信他們的公司在稽核或調查承攬商的安全守規性、紀錄與最佳實務的方式時可以更詳盡一些。實際上,2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現有的流程「不是非常」全面或是「一點也不」全面。 在企業評估或檢查承攬商安全績效時,最常用的作法是查證承攬商的承保範圍(74%),其次是定期現場稽核/評估(55%),還有審查承攬商寫下的安全政策及程序書(53%)(如下圖5)。 受訪者受雇的公司執行承攬商安全評估的頻率也差很多。佔最高比例(32%)表示執行安全評估的頻率由企業自定,23%表示企業每年進行一次,另外23%則是在開始或更新合約前會進行評估。有趣的是,還有11%的參與者說他們從未進行評估。 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曾雇用過未達安全評估標準的承攬商(如下圖6)。在這樣情況下,受訪者更傾向給承攬商一次改善機會,譬如實施一個改善方案,而非立刻終止合約。在一些情況下,如果承攬商相當專業且沒有其他合適的替代廠商,企業會繼續和這名承攬商合作並監督其作業。 隨著承攬商數量不斷增長,工安意外事故案件也隨之增加,這使得企業必須擁有一個承攬商安全管理計畫—因為任何的疏忽都會造成事故的發生。 業界最佳實務作法 資格審查—根據安全統計數據及可信的紀錄來審查承攬商 工作前作業分析及風險評估—評估承攬商工作範疇中可能涉及的風險。 新人及在職訓練—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工具,使工人能夠正確且安全的完成工作。 工作監測—在合約期間評估工作狀況。 工作後的評估—根據安全表現、工作品質、客戶服務等指標進行承攬商的評比分級。 翻譯文章:EHS Today Industry insights Contractor Safety Management (presented by sphera) Retrieved August, 10th, 2018 from https://sphera.com/ty-contractor-safety-management-industry-insights/ 延伸閱讀: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評估架構 如何選擇環安衛軟體?

熱中暑及熱衰竭的因應措施

By |2022-08-11T15:49:20+08:0008 / 07 / 2018|安全|

熱中暑(Heat Stroke)及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是熱危害疾病中最嚴重的兩種情況。人體靠排汗自行降溫,但是當熱量及濕度很高時,僅靠出汗是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問題就發生了。 如果沒有及時飲水、在陰涼處或空調冷房間內休息等措施進行降溫,人體體溫將會上升到達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受到熱危害疾病威脅的勞工包括下列幾種:露天工作者(一些室內工作者也會因為過熱導致熱相關疾病)、任務繁重的工人以及穿戴笨重防護設備的工作者。 熱中暑及熱衰竭症狀 當人體遇到極度缺水、缺鹽的情況而過度出汗,就會導致「熱衰竭」。症狀包括頭痛、噁心、頭暈、虛弱、易怒及口渴。如果發現同事出現以上症狀,請立即帶他去陰涼處休息並協助大量飲水,也可以透過冰袋或冷敷幫助其降溫。如果在一個小時之內,情況沒有好轉甚至惡化,就要送去急診室了。 當人體無法管理自身的核心體溫並停止出汗,也無法消散熱量,就會導致「熱中暑」。由於中暑可能會導致死亡,所以中暑要作為緊急醫療事故處理。中暑的症狀包括眩暈、神志不清、癲癇、皮膚過燙過乾燥以及體溫過高。 熱危害疾病因應措施 如果懷疑周遭的人有高溫不適的情況,請立即通報現場的安全主管或醫護人員。在等待醫護人員趕到前,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確保在陰涼處休息 儘快提供飲水 鬆開衣服,脫去其外套 提供扇風並在其腋下放置冰袋 使用冷水、冰袋、冷敷、冰敷等方法降溫 陪伴直至醫護人員趕到 降低熱危害的第一步是企業需要教導員工採取正確的防範措施,需要確保每一個設備的因應措施都包含了熱危害相關的部分,同時確保每一位員工都清楚瞭解措施內容。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熱危害的發生率! 翻譯原文:Responding to heat stroke, heat exhaustion, (August, 2016) Safety+Health July, 2018 Available: http://www.safetyandhealthmagazine.com/articles/14528-responding-to-heat-stroke-heat-exhaustion 引用資料:https://www.osha.gov/SLTC/heatillness/3422_factsheet_en.pdf 延伸閱讀: 夏季高溫作業慎防中暑 夏季熱浪來襲 快做好熱危害預防準備

美國職安署下修「鈹」的容許暴露濃度

By |2022-08-11T15:50:32+08:0007 / 30 / 2018|化學品|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 宣布對於一般企業鈹濃度標準的修改案於7月6日生效。 OSHA在7月2日的一篇新聞稿中聲明:「這項改變解決含有痕量鈹的這物質的使用標準問題。」並於5月7日發佈了直接最終規則並表示未收到重大反對意見。直接最終規則更新了鈹在相關的工作領域、緊急應變、皮膚接觸以及污染問題方面的定義,OSHA表示直接最終規則致力於闡明有關廢棄處置、回收利用之規定以及暴露於「按重量計算至少含0.1%鈹」物質的實例。 OSHA勞檢處主管Thomas Galassi在6月21日寄出的一份備忘錄中提到正在執行有關暴露評估、呼吸保護、藥物監管以及藥物轉移的一般企業標準之規定。其他一般企業標準的規定將於8月9日開始執行,另外有關建築業及造船業的規定需要靜待進一步指示方予以執行。 OSHA同時針對一般行業、建築業、造船業三大行業執行容許暴露之限值:容許暴露之限值為平均超過8小時內,每立方公米空氣中含有0.2微克鈹,或者短時間暴露於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2微克鈹的環境當中。 相較於其他元素,鈹是一種強力卻輕巧的金屬元素,用於電子元件及防禦工業。過分接觸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危害:包括無法治癒的慢性鈹疾病及肺癌。OSHA估計每年有大約62,000名工人暴露在鈹環境中,在計畫更新後,每年可以在鈹相關疾病中拯救90條生命、避免46起慢性鈹疾病案例的發生。 匡騰提醒: 「鈹及其化合物」在台灣是屬於乙類特定化學物質,在臺灣職安署訂定的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其中針對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規定有「鈹及其化合物」的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每立方公尺0.002 毫克,相當於2微克,註明經證實或疑似對人類會引起腫瘤之物質。 臺灣勞動部今年3月14日方頒布公告,修正丙酮、溴化氫、氯乙烯等三種有害物之容許濃度值,並新增1-溴丙烷有害物之容許暴露標準。至於未來是否會跟進美國OSHA本次頒訂的新標準,將「鈹及其化合物」的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下修為每立方公尺0.2微克,則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原文連結: Effective July 6: Changes to OSHA’s beryllium standard for general industry, (July 3, 2018) Safety+Health. Available online ( July 20, 2018 )  http://www.safetyandhealthmagazine.com/articles/17231-effective-july-6-changes-to-oshas-beryllium-standard-for-general-industry 延伸閱讀:美國職安署下修二氧化矽容許暴露濃度

掌握培訓成功關鍵—評估訓練成效

By |2022-08-11T15:52:46+08:0007 / 06 / 2018|安全|

企業組織要做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型塑為人稱道的企業安全文化,最根本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每個參與組織活動的人員都有自發性的安全衛生觀念及自我約束的安全行為」。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往往必須透過反覆不斷的教育訓練及宣導推廣,才能潛移默化成每個人在執行工作時,時刻保有安全的自我覺醒,將自身安全、夥伴安全放在第一順位,並且不受到工作進度、成本、業績等其他因素影響行為及態度。 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大PDCA管理循環中,「教育訓練」活動同樣是符合PDCA精神的小管理循環,由職安衛管理人員進行訓練活動的規劃、實施、審查、改善。一般而言,規劃、辦理教育訓練是職安衛管理人員熟稔的工作內容,然而如何檢視教育訓練的有效性,更是培訓成功的關鍵。必須有方法地衡量教育訓練的執行績效、評估人員的學習成效,並將前次訓練收集到的績效評估結果、講師及學員回饋等活動紀錄,納入下次訓練規劃辦理的考量。如此一來,才能讓訓練課程符合工作需求,講師能夠針對弱點項目加強,學員聽得到對他/她有幫助的內容,可以學到保護自己的知識,也能避免造成他人的傷害。以下文章分享教育訓練成效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從訓練規劃階段開始建立評估制度的方法。 課程的開始,都需要一個清楚的目標 訓練規劃者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該方法是由四步驟組成並反覆進行,四個步驟分別為:規劃、實施、審查、改善。這種方法可以分析需求、設計訓練方案、辦理教育訓練、進行評估。許多公司都在第一至三步耗費了大量時間和花費,卻忽視了第四步,還有許多教育訓練都只是一個象徵性的過程或是完全沒有執行。 三個最常見的問題如下:並未在一開始就建立評估機制、過度依賴問卷調查表、教育訓練只是解決安全問題的眾多措施之一。多數訓練課程都缺乏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一個清楚的目標,無論是何種類型、耗時多久的課程,都不應該開始。理想化來說,學員必須支持這個目標,因為這目標的達成將對他自己或企業有所助益。 你應該嘗試回答以下三個關鍵問題: 在訓練之後,學員可以學到哪些一開始不知道的知識? 在學習之後,學員能夠完成什麼他們以前無法完成的任務? 參與教育訓練後,將會如何改變學員的行為? 只有上述要求全部做到以後,你才能評估訓練機制。否則將要如何衡量是成功的訓練? 雖然問卷調查表是評估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從中只能取得有限的資訊去判斷這場教育訓練是否達成了全部的目標(這也是評估最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問卷回饋內容只呈現出學員當中一位的建議,以及他如何理解培訓的效率與價值:尤其是在課程結束時,每個人都想趕快離開的時候。問卷無法反應出管理者的觀點,管理者也就是指派員工來上課的主管;同時也沒有反映出企業從培訓中是否有任何受益。 最後要說的是,企業如果想要積極推動安全管理,教育訓練只是許多解決方法之一,而非唯一的措施。舉例而言,在一家企業中,管理者想要了解工作壓力管理課程,是否和因工作壓力請病假的案例減少這樣的現象有關,但卻無法證明這樣的成效僅是由教育訓練產生的,而和復工後的面談等其他管理措施沒有任何關係。 『不管是誰進行員工培訓,都要面臨「是否產生任何改變」的殘酷問題。如果沒有,那麼便是在浪費寶貴的資源,如果有,則需要完成更多的培訓課程。』 如果看完這篇文章產生了共鳴,那麼,還有許多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完成訓練成效評估。最重要的七點如下所示,這七點對於衡量教育訓練成功與否非常實用: 所有課程是否都有明確的目標,並且這些目標都已告知學員? 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訓練成效的評估是無法開始的、也不應該開始。如果代表前來受訓的學員都不知為何而來,那麼學員不太可能從中獲益太多。 是否具有合適的講師? 講師必須是該領域的專家,僅僅是知識還不夠,他們必須具備將知識與學員產生連結、將知識貼近工作、帶入生活的表達能力。 是否正確地進行課程管理? 有效的課程管理可以讓學員在正確的時間前往正確的地點。保持適當的資料記錄也是同樣重要的,這將為學員保存理賠責任提供重要的依據——儘管這可能在很多年後才會用到。 評估是否貫穿整個訓練週期? 訓練的規劃與設計不僅要涵蓋課程的內容與傳授,同時它還是評估成效的一種方法,這時就要回溯到整個教育訓練的目標了。 關於知識的部分,課程結束時用一個簡單的測驗檢視學員都學到了些什麼;假如學員能在課前、課後各進行一次測驗,那麼就更有意義了,如此能清楚地看到訓練前後的差異。而且如果知道最後有測驗,學員也會更專心上課,因為他們不想錯過重要資訊。其次,關於技能學習的部分,舉例而言,如何安全駕駛堆高機,抑或如何安全地搭設施工架、檢查電氣設備等,如果沒有配合實務操作,教育訓練是不完整的;相反的,有了實務操作,學員們才能勝任該任務。 更進一步地,取得管理者的意見回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應該在訓練結束後看到員工的轉變。如果沒有任何進步,那麼訓練的意義何在呢?最理想的情況是管理者也一同參與訓練,即便只是開場簡介,因為這不僅展現了所有權,也促使學員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並可幫助將訓練內容與日常工作產生連結。 課程的設計/傳授是否呼應提升學習效率的研究成果? 有許多學術研究都在嘗試尋找讓培訓更有效率的關鍵因素,其中主要的四大關鍵發現,都具有最佳實務的參考價值。 學習效果最大化要透過多重感官的途徑: 口頭說明(聽)、視覺呈現(看)、對話或討論(説)、實作練習(手做)等。 重複做同一件事時,專注力通常在15-20分鐘左右快速下滑: 可以規劃隨堂考、小組活動、看影片、案例討論等多元類型活動,激盪學員思考,有助於保持專注力。 學習型態基本上可分為四種: 活動型(Activist) — 喜歡從做中學。 理論型(Theorist) — 喜歡透徹了解基本原理。 實務型(Pragmatist) — 喜歡能應用在實際生活的內容。 反應型(Reflector) — 喜歡觀察、反覆思考。可以設計不同授課方式來滿足這四種學習需求,比方說: 活動型 ∕ 實務型 — 設計實際操作、解題任務或拼圖遊戲等活動。 理論型 — 課程中多說明理論模型、專家觀點、方法論。 反應型 — 透過案例討論,提供觀察、思考、發表意見的機會。 人們通常只能記取一小部分的課程內容,除非有機會應用在工作或生活上。在講義內摘要總結課程重點觀念,並提供執行方法建議。比方說:員工接受過風險評估的訓練後,若能讓他們盡快實際執行一次風險評估,會對學習效果的持續更有幫助。 訓練是否在理想的環境中進行? 想要教育訓練成功,理想的環境至關重要。對於那些平時習慣站立一整天或者在戶外工作的學員,在教室裡連續坐上幾個小時對他們來說是很有壓力的。在準備課程環境時,你可以考量這些環境條件:空調溫度是否舒適;燈光亮度是否恰當,適合螢幕投影呈現;座位是否符合課程長度的使用需求;學員是否可以看到講師、螢幕、白板等;若有測驗或小組討論,是否有提供紙筆、名牌、案例參考資料等;是否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 是否從外部機構獲取最大效益? 關鍵在於從頭開始建立評估流程並讓訓練機構去履行。例如,在選擇訓練機構或講師時可以詢問:「如何證明你的課程可以達到我們企業的目標?」 良好的訓練機構會積極地尋求回饋,以確保在正確的方向規劃訓練,並且滿足關鍵人物的需求:確保訓練承辦人員、受訓學員及其企業都能從中受益。然而不管是由誰授課,都要面臨「是否有成效」的嚴峻考驗。如果沒有成效,那麼便是在浪費寶貴的資源,如果有,則可以辦理更多的教育訓練,並且持續做得更好。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訓練成效評估是唯一能夠找出答案的方法。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