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多環安衛管理人員在撰寫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時,常會感到困惑,不知從何開始。面對多樣化的危害辨識項目,經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即使有初步構想,如何確保計畫內容具體且符合規範,仍是普遍挑戰。此外,計畫在形式上合乎規定,卻可能在實際執行中難以發揮效用,淪為形式上的文件。
根據《勞工作業環境監測實施辦法》第10 條,雇主需在進行作業環境監測前,依據作業危害特性、監測目的及主管機關的指引,規劃採樣策略並制定計畫。第 10-1 條進一步規範了監測計畫的核心內容,包括危害辨識、相似暴露族群的建立、採樣策略規劃與執行、樣本分析及數據評估。勞動部的「作業環境監測指引」提供了標準格式和細節要求,讓架構清晰明確。然而,將這些規範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計畫並非易事。為此,匡騰環安衛管理系統與瀚博職業衛生聯合技師事務所共同合作,分享一些實用的撰寫技巧及相關經驗,簡化流程與聚焦實用性,協助企業克服撰寫難題,確保計畫不僅符合規範,更能在實務中發揮效益。
為什麼企業需要進行作業環境監測
閱讀本文前,需先理解作業環境監測之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意義。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而言,透過作業環境監測,應可達到以下目的:
- 收集工作場所的危害資訊,確保無危險條件,幫助預防事故、傷害和疾病;或在面對迫近危險、陷入危險條件時,得以正確的改善作業環境。
- 確保受法規要求時量平均容許濃度之物質,其實際作業環境濃度在規定恕限值內。
- 透過採樣結果,輔助量化作業環境濃度,以利收集貼近真實的風險且加以評估,同時規劃擬定合宜的保護對策。
- 持續的收集數據、進行長期監測,運用統計分析此等科學的方法加以推測,作為該作業環境其風險預測、持續管控與預防之判斷基準。
- 通過直讀式並持續監控的設備設施,監控關鍵的安全問題,使公司可以超前為化學品洩漏、火災或設備故障等緊急情況進行部屬、做好準備,以有效預防危害發生,甚或提高災害發生的停損止損效益。
為了落實作業環境監測,監測計畫是一個重要的工具。然而,不少人可能會認為,這項工作每半年需要改版一次,並且政府要求上傳至指定系統,但在實際監測時卻難以派上用場,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覺得既耗費人力物力,又無法真正發揮效用,似乎是浪費資源和時間。不過,若能換個角度思考,監測計畫不僅是法規的要求,更是一個有助於提升企業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實用工具。舉例來說:
- 監測計畫是一本備忘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的業務繁多,半年一次的作業環境監測常因執行頻率不高,多有細節容易遺漏。如歷年皆留有文件追溯,使公司內所重視的製程與危害物質不流於不可考的悲劇,相對於每次作業環境監測前都要重新調查,實際上是減輕業務負擔。
- 數據記錄與追蹤:用以建立數據資料紀錄、追蹤環境變化趨勢;宏觀歷史監測結果,便於未來的比較與分析。如同第一點提到,文件的留存追蹤很重要,但紙本的又不好去作數據紀錄或者是分析,因此企業可嘗試導入數位化工具協助,如化學品管理系統或相關平台(後面部分有詳細說明),若不幸產生疑似職業病的案例,也可以立刻提出科學、量化、被政府認可的佐證,可以肯定,此資料價值甚高。
- 安全文化的提升:根據經驗,進行作業環境監測時,當現場人員看到陌生的採氣設備,可能會主動詢問監測內容;熟悉情況的前輩則會關心自己關注的化學品是否被納入監測範圍;經常參與個人採樣的同仁也會對自己的測定結果產生興趣。當然,還是會有少數人對此不感興趣,或視之為麻煩事。然而,長期來看,透過監測計畫的持續管理與穩定的暴露狀態監控,不僅能增強員工對工作環境的認識與關心,還有助於提升整體安全意識和推動安全文化,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效果。
新手必知:撰寫作業環境監測計畫的重點項目
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是 EHS 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對新手而言,如何有效地將法規條文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計畫,可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要做好這份計畫,不僅需要清楚理解條文規定,還需要掌握一些具體操作的方法。以下針對法規中的重點項目和指引內容,提供一些撰寫建議,期望幫助新手夥伴在實務中輕鬆上手。
1.事業單位基本資料
此部分是整個監測計畫中相對簡單的內容。通常,由於人員異動率不高,僅需填入現有事業體的基本資料及相關人員資訊即可,包括事業類別、相關部門人員及其職責等。若公司人員流動率較高,則建議在每次半年重新核備時進行確認與更新,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危害辨識及資料收集
指引提到,應以「系統化方法」來辨識和評估勞工暴露情形,並確定需要進行作業環境監測的場所,涵蓋物理性和化學性危害因子。然而,要真正具備這種「系統化方法」,通常需要企業擁有一套完善的數位工具,能夠協助進行原物料使用統計、製程耗用率計算、副產品產生率計算,以及化學品使用情況和現場危害資料的記錄與分析。 實際上,真的有「系統化方法」嗎?或許有,前提是企業要先有一套好的數位工具-包含協助統計使用的原物料、帶入製程推導耗用率、計算副產品產生率、紀錄化學品用況及場內危害資料等。
以匡騰化學品管理系統為例,管理者可透過系統自動匯入 SDS,並利用 AI 解析與比對危害資料,快速建立化學品成分、GHS 分類及危害描述等資料,形成完整的化學品清單。環安衛人員即可輕鬆掌握危害資訊,並在需要進行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監測及採取控制措施時,相關資訊一目了然,從源頭精確管理廠內化學品資訊、評估危害到持續改善,實質上的符合作業環境監測之目的和提升工作效率。
且透過輸入物質成分的 CAS No.,系統會自動與相關法規列表進行比對,並建議適合的評估方法,例如作業環境監測、定量推估模式或使用CCB矩陣進行風險分級。針對不同的暴露情境,系統內建多種推估模式,結合作業條件自動計算暴露濃度,並將結果與法定容許濃度(PEL)進行比對,生成風險分級報告,大幅減少手動查找資料與計算時間。
在建立相似暴露族群(SEGs)和監測地點時,匡騰系統能生成視覺化廠區地圖,讓資料管理更直觀,並透過系統的自動化數據分析與視覺化工具,幫助輕鬆掌握化學品分布、暴露風險及合規情況,快速制定管理措施。
如果能有一套完善的系統,能夠智能化地辨識並評估暴露情況,進而精準決定需要進行作業環境監測的場所,確實會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然而,現實中並非每間公司都有這樣的數位工具。
多數企業仍需依靠人工進行現場調查,通常透過「詢問策略」來了解情況,例如詢問製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可能產生的副產品,以及作業人員最關注的污染或危害等。如果是新建廠或新製程,通常會採取「全面性調查」的方式,除了針對已知的原物料外,也會在經費範圍內對所有可能生成的副產物進行測試,以確保不遺漏任何潛在風險。
善用手邊的資源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沒有系統輔助、需要依賴人工操作時。例如,危害性化學品清單就是一個可以直接應用的工具。根據法規規定,這份清單應包含化學品名稱、安全資料表索引碼、使用和貯存的資料;其中,使用和貯存資料需涵蓋地點、平均數量、最大數量及使用者資訊。若能在製作清單時,同步納入化學品的基本物化特性、GHS危害分類及其他健康危害資訊,基本上就能滿足計畫書的要求。
此外,還可以結合 CCB 的推估要素,作為後續制定採樣策略時的參考,使化學性因子的監測目標更加具體和優先排序清晰。針對物理性因子,則建議與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訪談,甚至親自走訪現場,利用自己的觀察、感知來判斷是否需納入或移除特定監測項目。這種方法能在沒有系統支持的情況下,有效提升辨識和監測的準確性。
3.相似暴露族群 (Similar Exposure Group, SEG)之建立:
在經費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要執行「人人監測、監測人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建立相似暴露族群 (SEG) 是一個有效的選擇,有助於在有限資源下達到最大化效益。然而,在執行時需謹慎評估,根據相關資訊,SEGs的建立可以聚焦於具有以下特徵的工作者 (註一):
- 執行類似類型的任務且頻率相似。
- 使用相同材料或過程來完成任務。
- 以相同程序執行任務。
- 在相同排放源附近執行工作任務。
由於台灣企業多以製程單位進行編制,常將部門別作為SEGs的分類基準,這是一種可行的選擇。然而,實際操作中,不同製程可能會在相鄰空間作業,導致危害因子的混雜,進而影響SEGs的代表性與準確性。
在建立SEGs時,應考量多種因素,包括製程、部門、工作區、是否存在重疊作業區域、人數分布(如10人與100人工作區內的代表人數應有所不同,避免同一比例代表過小群體)、化學品使用數量和型態等,才能更精確地劃分與識別。
另有文獻指出,SEGs的建立步驟包括-觀察、取樣、統計分析確認,必要時進行審查與重新定義 (註二)。SEGs本身並無絕對正確或錯誤之分,關鍵在於其代表性。能夠找到符合暴露時態的SEGs,將更有助於解釋採樣結果,提升監測的準確性與效益。
4.採樣策略之規劃及執行
在此階段,需制定具體操作計畫,包括決定危害因子的監測優先順序、選擇個人或環境監測方式、確定相似暴露族群(SEGs)的排序及採樣點數量等,所有策略皆根據企業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的監測目標和需求而定。
- 定期監測:建議設置測點時注重精準而非數量,聚焦於高風險、高用量及高暴露的危害因子進行測定。若有條件,可逐步調整監測時間,例如原本安排於每年一月和六月的監測,隔年可略微提前,以便逐步累積全年數據,作為長期監測和管理的基礎。
- 改善工作環境:當工作環境需要改善時,通常表示初始測值已高於容許限值。因此,應在施行改善措施後,於相同製程和監測條件下再次進行測定,以確認改善對策的有效性。
- 決定保護措施:透過多點監測確認主要污染源及其擴散路徑,以劃定改善區域並強化工程控制範圍。必要時,可結合個人防護措施。對於高風險區域,則可考慮進行密集監控,以追蹤有害物質的變化情況。
- 健康風險評估:採樣時,應確保選取的監測時段不是暴露高峰或過低時段,以避免影響風險評估結果。若用於健康風險評估,累積的長期觀測數據極具價值,因此應盡可能確保歷年作業環境監測數據的完整性。
至此,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二章提到的危害辨識與資料收集?建議回頭檢視,並反覆確認採樣策略是否符合期待與需求。即使當下無法一次達成理想效果,也可在未來的監測中逐步調整,只要達到預期目標即可。
5.樣本分析
針對化學性因子,大多數企業並無自行分析的能力。因此,該章節通常描述對應的分析方法。不同監測標的有各自的檢測方法,相關資料可參閱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公告內容 (註三)。若要節省時間,企業也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監測分析。
6.數據分析及評估
除了基礎統計與歷年監測結果比較之外,目前最常用的是貝式統計;在化學品評估及分級管理 (註四) 當中已有提及,在此不加以贅述。
使用貝式統計最重要的就是數據要足量而且盡可能正確;若能掌握這兩點,貝式統計的可靠性高,針對非法規規定的必測物質也可預期濃度資訊,減少不必要的花費。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免費的貝式統計的線上工具 (註五),都可以依需求選用。
總結
最後,需回顧監測的初衷,才能完善地撰寫監測成效評估報告。政府制定許多指引以輔助企業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減輕管理人員的負擔。然而,盲目遵循制式範本,將其視為繁瑣任務,不僅無法達成實效,反而徒增困擾。與其如此,不如將監測計畫視為助力業務執行的備忘錄。隨著時間累積的改善措施、數據記錄及分析報告,都是企業成長與進步的見證。
撰文:瀚博職業衛生聯合技師事務所 楊婉君技師;匡騰環安衛管理系統產品部/行銷部
參考資料:
- 註一:https://www.chemscape.com/blog/similar-exposure-groups-can-simplify-chemical-exposure-monitoring
- 註二:https://www.qmihsconference.org.au/wp-content/uploads/qmihsc-2009-writtenpaper-irving.pdf
- 註三:https://www.ilosh.gov.tw/90734/90811/136449/90825/
- 註四:https://ccb.osha.gov.tw/uploadFile/ccbUpload/CBFile_Type0_20160602170528.pdf
- 註五:https://expostats.ca/site/en/tools.html
企業化學品種類繁多且複雜,人工管理耗時費力且資料難以整理保存,導致無法有效追蹤、查看瀚比較?
快使用匡騰化學品管理系統數位化管理化學品資料、完整留存快速查找、自動整合化學品各式資料、幫助資料分析及利用(立即了解匡騰化學品管理系統,解決您的問題)。